top of page

8月17日 約伯記15-17章「上帝為何沉默?」



「每日靈修」

神的慈愛(或譯憐憫)。(詩52:8)

請稍微用一點時間來默想神的慈愛。這慈愛是祥和的:他用溫柔、仁愛的手醫好破碎的心,纏裹被打的傷。他的態度是和悅的,他的慈愛是恩惠的。這慈愛是偉大的:神所有的一切沒有渺小的,他的慈愛和他自己一樣,是無限量的;你不能測度。他的慈愛是偉大的,因他赦免了一切大罪人長時所犯的大罪,並賜他們大恩、大權,使他們進入偉大之神的高天,得享大福樂。這慈愛是不應得的:一切大憐憫都是這樣,因為應得的憐憫乃是誤解了公義。按著公義來說無人應得神的憐憫。罪人哪有權柄要求至高者向他開恩呢?若悖逆之子當受永火的刑罰,他的死是死有余辜的,還有什麽說詞呢?若他得免神的盛怒,那末神的至愛是惟一的情由,罪人是毫無所有的。


這慈愛是宏富的:有一些東西雖然偉大,但是沒有功效,然而這慈愛的效用是你消沈的靈性的興奮劑;是你血流不止的傷口的金膏;是你折斷了的骨頭的繃帶;是你疲乏了的雙足的禦車;是你顫栗之心的愛懷。這慈愛是眾多的:正如本仁所說「神園中的一切花都是雙的」。神的慈愛沒有單的;你或許以為你只得了一種慈愛,但你若仔細尋思就發現是一串慈愛。這慈愛是豐盛的:千千萬萬的人得了這慈愛,但是這慈愛並不因之窮盡。它仍然永遠是新鮮、豐滿,任人白白取得的。這慈愛是永不失敗的:它永不離開你,若慈愛與你為友,那麽當你受試探的時候,慈愛必幫助你得勝試探;在困苦中必不使你下沈;在你活著的時候是你臉上的亮光和生命;在你將死、世福消失的時候,是你靈魂的快樂。


——司步真《清晨甘露》

 

「每日讀經」約伯記15-17章



「上帝為何沉默?」

(文 | Boaz Yang)


從《約伯記》15章開始,本書進入到第二循環的對話中,在這一輪對話裡,每個人物都沒有改變自己的立場,反而是進一步強化了自己的觀點,導致整個敘事的張力到達一個新的頂點。以利法(15章)、比勒達(18章)和瑣法(20章)再次將約伯的受苦與惡人作惡受罰混為一談。這加深了約伯的痛苦,它不僅需要忍受身體上帝患難,還需要忍受他幾個朋友們所謂好心,實則是精神虐待的指控。在這一輪對話中,約伯仍舊拒絕承認自己需要為如今所承受的患難承擔責任,他進一步表明他無法理解為何許多惡人非但沒有受苦,反倒興旺亨通。


今日讀經是第15-17章,在這三章中,以利法首先發言,約伯回應。以利法認為,約伯自己的話成為了他自己的罪狀。在第15章中,以利法不再像之前那樣稱讚約伯的品行和道德,也不對他曾經的事工進行認可。相反,他完全指責約伯的發言是犯罪,毫無智慧。他指責約伯“廢棄敬畏的意,在上帝面前阻止敬虔的心。” 他說是約伯心中的罪驅使他如此說話,並且批評他選擇使用詭詐人的舌頭。所以最終是約伯自己的口定他有罪,而不是以利法。在14-16節中,以利法重新提及他在第一次回應是所提出的核心問題,就是:如果上帝甚至連天上的眾使者都不信任,都視為有罪,更何況在地上,污穢可憎、喝罪孽如水的世人呢?可以看出,以利法對於“世人都犯了罪”這一真理的認識是十分深刻的,這也說明了他至少是一位認識上帝的人。


第16-17章是約伯對以利法的回應,這是約伯第四次發言。在這一次發言中,約伯一面向人呼求,一面向上帝呼求。他的一些措辭和詩篇很像,他向上帝呼求公義和拯救。在這段經文中,約伯坦言,他的朋友並不是真正的安慰者,儘管他們的本意是希望安慰他。一個人最絕望的是使他身邊沒有一個人支持他,同情他,也沒有一個人認可他所說的話。在約伯所經歷的這場災難中,他的妻子離開他,他的朋友也都指責他。然而更令他絕望的是,上帝似乎在他呼求的過程中消失了。在16章21節,約伯傾訴出他最大的心願,他說:願人得與上帝 辯白,如同人與朋友辯白一樣。


約伯渴望上帝能夠回應他的呼求,回答他的疑問,能夠將憑據給他,並親自為他作保,使他知道,上帝是支持他的。約伯的經歷也是每一個普通的世人經歷苦難時會有的反應。信心偉人是少有的,並且所有人間的信心偉人也都有軟弱的時候。我們很難強求一個人擁有偉大的信心,儘管我們知道惟有保持對上帝的信心才能使我們度過一切患難。但即使是亞伯拉罕,或是摩西,或是大衛,他們的生命中也有軟弱跌倒的時光。甚至從某種角度來看,他們所經歷的苦難遠沒有約伯嚴重,他們就已經“倒下”了。因此,一方面,約伯所經歷的苦難是一個十分沉重的負擔;但另一方面,我們應該坦然面對約伯在苦難中所顯露出或多或少的一些軟弱和跌倒,而不需要為他的不完美做出太多辯解,因為上帝的恩典正是在人的軟弱中顯得完全。


約伯至少表現出兩個不完美的傾向,首先是他持續為自己沒有犯罪而辯護。他甚至渴望與上帝“辯白”,然而這使我想起以賽亞書1章18節,在那裡,耶和華說:你們來,我們彼此辯論。你們的罪雖像朱紅,必變成雪白。雖紅如丹顏,必白如羊毛。在那裡,是上帝主動邀請人們與祂辯論,正好與這裡約伯的行為相反。然而我們看見,這種辯論的結果是,沒有人能夠在上帝面前站立,自稱為義,約伯也同樣不能。他是在罪孽中生的,他也是一個罪人。所以即使此時上帝願意與他對話,也同樣會指出他的罪,使他毫無自誇之處。因此,上帝此時選擇沉默,反而是對他的一種保護和憐憫。


約伯的第二個不完美之處在於他對上帝神跡性向他顯現的渴望。他渴望上帝給他憑據,為他作保,最好上帝可以親自發聲回答他的問題。在約伯的表達中,似乎這已經成了支持他活下去的惟一方式。換句話說,上帝你再不回答我,我就要崩潰了。在這種呼求中,約伯陷入到了一種要求神跡的狀態中,而這種狀態中最危險的本質,在於約伯試圖想要命令上帝,或是控制上帝。當然,約伯可能為自己辯護,說自己只是在呼求上帝,而非命令上帝。然而必須承認的是,這二者之間的關係十分微妙,最終只有鑒察人心的上帝可以斷定。但是至少在這裡,約伯的行為正在給我們一個提醒,我們可以呼求上帝的工作,但我們需要將最終的主權交給上帝,並且學習順服祂最終的決定,無論祂聽或是不聽我們的祈求。


我們需要明白,上帝的沉默和上帝的回應一樣,都是基於祂的主權。而我們除了仰望上帝的主權,別無它法。另一方面,上帝並非完全對我們沉默。對於世人而言,上帝為他們預備了良心。當他們渴望在道德上,公義上做出判斷和決定時,他們心中的良心會與他們對話,爭辯,除非他們昧著自己的良心來生活。而對於今日的基督徒而言,上帝對待我們比約伯還溫柔,因為祂在基督裡賜給我們聖靈。聖靈在我們的心中做保惠師的工作,感動我們,提醒我們,引導我們,並且為我們禱告。這是上帝賜給我們極大的恩典。我們應該在凡事上尋求聖靈的帶領,順服聖靈的感動。


最後,我們需要在基督的經歷中得著安慰。在基督最終走上十字架的那一日,天父也對主耶穌基督沉默了。他並沒有回應他的禱告,不僅如此,本應該永恆同在的聖父與聖子在那一刻隔絕了。聖父掩面不看自己的愛子,因為祂要拯救世人。基督已經為我們經歷了那與上帝之間終極的隔絕,承受了上帝終極的沉默,順服上帝,為要使祂的旨意成就。而這,應該成為我們的安慰和教導,在上帝回應我們,與上帝成就祂的旨意之間,我們應該學習選擇後者。

 

「反思與禱告」


  1. 你是否在一些艱難的年日中,經歷過上帝對你沉默的時刻?回想那些日子,上帝是否藉著你身邊的人與你說話?上帝是否曾經藉著聖靈指示你,感動你?你又是否曾經消滅聖靈的感動?或是抵擋那些你明知道是合神心意,但不合你心意的建議呢?


親愛的天父,我要感謝你曾經對我禱告所做的回應,也要感謝你在另外一些禱告中對我的沉默,使我的良心在我裡面與我較量,也使我等候聖靈在我心中的引導。主啊,求你使我學習先求你的國和你的義,求你使我學習先渴慕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求你使我在困境中和迷茫中看見的不全是自己,而是你的主權和你的大能,以至於我能夠記得仰望你,而不是尋找機會與你辯白。主啊,你是體貼我一切需要的上帝,你必不將我擔不起的重擔加添給我,因為我知道主耶穌已經為我擔當了那最重的重擔。感謝歸於你。如此禱告是奉我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75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