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8月22日 约伯记22-23章「你的信仰是“好人不能受苦”嗎?」



「每日靈修」

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啊,我囑咐你們,若遇見我的良人,要告訴他,我因思愛成病。(歌5:8)

這是渴慕與主同在的信徒所說的話,他因思愛他的主而成病。蒙恩的人若不多親近基督就不會完全,因為他們若是離了他,心中就沒有平安。越親近他,便越靠近天堂的平靜安穩;越親近他,心中不單越發滿了平安,而且滿了生命、力量和快樂,因為這些都是在於常常與耶穌交談。太陽之與白晝,月亮之與黑夜,甘露之與花卉,耶穌基督與我們也是這樣。餅之與饑餓,衣之與赤裸,巖石下的蔭涼之與荒野倦旅的路人,耶穌基督與我們也是這樣。若我們感到與他不在一起,那麽,不怪我們的心靈會說:「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啊,我囑咐你們,若遇見我的良人,要告訴他,我因思愛成病。」切心渴慕耶穌是有福的:「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此那渴慕這位義者的必蒙大福。饑渴的人有福了!因為乃來自神;若我的福還沒有飽足,就當倒空器皿,切心尋求直到基督完全滿溢了我。若耶穌還沒有使我飽足,我就當渴慕他,因我還未深入天堂的門內。這種饑渴之心是神聖的,它在主的八福中燦爛放光。但這福是帶著應許的。這種饑渴「必得飽足」。若基督使我們渴慕他,他必會滿足我們渴慕的心;當他來到我們心中的時候,他必定會來到的,那是多麽甜蜜呀!

「我極愛主耶穌,因主先愛我,在十字架替死,赦我眾罪惡,

我愛主,因你為我戴荊棘冕;若我曾愛救主,如今更親愛。」

——司步真《清晨甘露》

 

「每日讀經」約伯記22-23章



「你的信仰是“好人不能受苦”嗎?」

(文 | Boaz Yang)


從《約伯記》22章開始,本書進入第三輪對話。在這輪對話中,前兩個循環的一貫模式被瓦解了。在第一輪對話中,三位朋友們稍顯客氣,措辭大多浮於表面的道理和規則,雖然沒有安慰到約伯,但也並沒有將約伯否定得一無是處。到了第二輪對話,三位朋友顯然拔高了他們的聲調,強化了他們的措辭,約伯和他們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張。這種張力的疊加構成了本書的敘事線。隨著約伯和他朋友們的對話進入到第三輪,連最年長的以利法也不再保持一種委婉的姿態了。他一上來就把約伯描述成一個惡人,這與他首次發言恰好相反。而約伯的回應也更加強烈,他認為上帝對待他的方式前後不一,這給他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約伯的三位朋友都是認識上帝,並且明白上帝律法的人,雖然他們的性格各不相同,表達觀點的時候也各有不同的側重點。但他們都強調了同一個核心,就是“惡人受苦,好人蒙福”,這是天經地義的真理。如果你仔細觀察當代世界,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大部分人也都會認同這樣的道理。這是大部分人奮鬥的根本,但同時也是大部分人無法相信上帝的原因。在東亞社會中,“因果律”深入人心,早在科學主義蔓延全球之前,東方社會就已經總結出了所謂的“因果法則”,並對此篤信不疑。隨著啟蒙運動和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西方社會也開始從一種神聖的謙卑中叛逆出來,因為科學給了人類挑戰大自然的勇氣,隨之而來的是狂妄和驕傲。因此,對於一個科學至上的社會而言,再沒有什麼是無法解釋的,只要能夠找到原因,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事物。


另一方面,“因果律”也是每一個人在這世上奮鬥的基礎。人們為什麼奮鬥?為什麼拼命地工作?因為他們相信,只要我肯努力,我的人生就一定可以改變。反過來,如果我的人生還沒有改變,那一定是我的努力還不夠。從某種意義上說,“美國夢”的背後也充斥著這樣的道理。如果殷勤、奮鬥、努力不一定能改變人生,那我為什麼還要奮鬥呢?“因果律”不允許人們這樣想。也正是因為如此,人們熱愛“因果律”,因為這樣的定律使他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然而你所看見的真相是什麼呢?是努力不一定成功,忠誠不一定被信任,殷勤不一定有回報。雖然大部分人都不願意承認這是真的,但沒有人會否認,這才是我們真正面對的世界。當我們思考到這裡的時候,你會發現“因果律”之所以受歡迎,主要原因並不是因為它準確,而是因為它像一碗心靈雞湯一樣,可以給人帶去虛假的盼望。


然而,《約伯記》就是要帶領我們面對這個真實且殘酷的現實,使我們在這種虛假面前無處可逃。“因果律”的背後,是人渴望依靠自己而獲得成功,是人想要靠著行為得勝,是人本主義,是自我中心和自我為義。但這是一個謊言。《約伯記》和整本《聖經》都使我們看見,如果不依靠上帝,人類什麼都不能達成。離了祂,我們不能做什麼。


以利法和其他人暫時無法接受這點,他們有罪的內心在欺騙他們自己,只要靠著自己,就一定能成功,能蒙福。簡而言之,他們認識了律法,但卻不認識罪。他們以為律法是用來給人類指明一條成聖之路,卻沒想到律法是用來粉碎人類一切企圖依靠守法而成聖的幻想。這和今天許多基督徒類似,以為聖經是要教導人成為好人,他們不知道的是,聖經不僅不是要教導人成為好人,而且要告訴人,人類根本沒有能力依靠自己成為好人。你如果不對罪絕望,福音就永遠不是你的福音。對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而言是如此,對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是如此。


對於以利法來說,好人絕對不能受苦!這是他的信仰,是不可褻瀆的。所以對他來說,約伯受苦一定是約伯的錯,不可能是信仰的錯。然而,這正是他需要被破碎的地方。所以,約伯的受苦將一個難題擺在了以利法面前,他要麼承認自己的信仰錯了,要麼將一切罪疚歸於約伯。


今天,好人不能受苦,好人必須成功,好人必須蒙福,是你信仰的內容嗎?如果是,那麼你就還不能說自己認識上帝,也不能說自己認識基督的福音。《聖經》從來沒有許諾給我們一種必然性的屬世的成功,我們甚至沒有資格要求任何程度的成功與蒙福,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罪人。《聖經》向我們所應許的只有一樣,就是罪人靠著耶穌基督的救贖,在基督裡被歸算為義,得著永生的福分。上帝擁有絕對的主權,我們應該順服祂,哪怕祂的行為無法用理性來理解。這就是我們在蒙福與遭災之時應該擁有的態度。

 

「反思與禱告」

  1. “好人不能受苦”是你的信仰嗎?承認這種信仰的錯謬對你來說困難嗎?如果努力不一定成功,你還打算努力嗎?你認為對於一位基督徒而言,忠心竭力工作的動力是什麼?

  2. “因果律”還會出現在你生活中的哪些方面?你會用“因果律”來責罵你的孩子,或是批評你的配偶嗎?在教會生活中,“因果律”會如何誤導我們的思維方式,和團契模式呢?

親愛的天父,你是坐在高天之上掌權的主,是按照你自己的心意賜人平安與喜樂的神。主啊,懇求你使我單單將我自己的意念藏在你裡面,以至於我可以認識你的心意,體貼你的心腸,而不是僅僅認識你的律法。主啊,求你教導我順服,使我全然將自己交託於你。求你歸正我的信仰,使我不看重那些你所創造的定律,超過於看重你。使我知道,惟有你才是我所信靠的。如此禱告是奉我主耶穌基的名求,阿們。

26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