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8月15日 約伯記11-13章「關於輔導的思考」



「每日靈修」

天將晚,以撒出來在田間默想。(創24:63)

他所作的很令人羨慕。有很多人一有空就與同伴談天,看閑書或是作無謂的消遣,若他們有智慧的話,一定不願作這些無謂的事,而喜歡默想。這是很有益很有趣的一件事。若是我們能多獨自靜默的話,就能多得知識,生活也能更靠近神,並能在恩典中有長進。默想能使我們從所獲得的靈性食糧中咀嚼並吸收出其中的精華和有用的養分來。若我們的主題是耶穌的話,那末默想便是一件甜美的事。以撒在那時看到了利百加,有很多人也在那時找到了他們所愛的。他所選擇的地方很令人羨慕。田間的景物使我們可以思想經上的話語。從香柏樹到牛膝草,從高翔的蒼鷹到低訴的蚱蜢,從蔚藍的天到晶瑩的露,這一切都滿了教訓。


當神開了我們心眼的時候,那些教訓馬上會活生生地顯在心頭,比聖經所寫的更容易令人領會。我們狹隘的鬥室那有田間那麽健美,那麽宜人,那麽動人,那麽感人呀!我們不要把任何東西當作是平常或不潔的,而應當認為一切受造之物都向造物主看齊,那末田間立時就變為聖地了。那個時間非常令人羨慕。日落進,天幕低垂,放下世務與天父相交是很快樂的一件事。夕陽的余輝很能激起我們的驚異感,肅穆的夜色也能引起我們的敬畏心。親愛的讀者!若是一天的事情已經完畢,若你能用一小時的工夫到田間去漫步,那是再好不過的事了。若是不能的話,神在城市裏,也能與你在密室或鬧市中相遇。願你今晨準備你的心迎見他吧!


——司步真《清晨甘露》


 

「每日讀經」約伯記11-13章



「關於輔導的思考」

(文 | Boaz Yang)


在整個《約伯記》第一輪對話中,雖然所有的人都陷在“行善蒙福,行惡遭災”的因果律中,從這個角度片面的思考苦難,但他們的側重點仍有所不同。以利法訴諸於經驗和個人啟示,他鼓勵約伯去觀察這個世界的規律,並且其中認識上帝行事的邏輯和原則;比勒達則側重於引用傳統的教導,因為他熟讀律法書;而瑣法則運用了嚴格的邏輯推理來“指教”約伯,希望能夠給他提供幫助。


瑣法對自己的推理非常自信,仿佛他是在為上帝說話。他認為既然約伯在受苦,那麼他就一定是犯了罪。他讚美上帝的同時,在暗示約伯是愚蠢的(11:7-12)。因此,他認為,只要約伯願意悔改,那麼上帝就會讓他重新獲得祝福。瑣法是約伯三個朋友中年級最小的,沒有太多人生經歷的他自然無法理解約伯的苦難,他的急躁也表現在他的言語中。如果比勒達的措辭是尖銳,嚴厲,那麼瑣法的言論則幾乎上升到了謾罵的地步。在他看來,約伯犯了許多罪,比如多言多語,自以為義等等。他甚至認為約伯是罪有應得,並且上帝還是對約伯太仁厚了。這就是11章1-6節的主要內容。


接下來,瑣法通過描述上帝的偉大來反襯約伯的渺小,在7-12節這段經文中,為了貶低約伯以凸顯上帝,他甚至把約伯的人生比作一頭野驢。在瑣法看來,約伯唯一需要的就是悔改。他認為只要約伯悔改,就能夠立刻蒙恩,羞恥就會除去,生活就會重歸豐盛與平安。就如同我們之前所默想的,世人來論及成功的人生時,往往只關注眼前的利益,但這卻不是上帝在永恆中希望我們聚焦的。


瑣法的一番言論顯然沒有辦法安慰約伯,他自以為有知識,事實上,他比約伯更加驕傲。可以說,無論是對上帝的認識,還是對苦難與蒙福的認識,包括對於悔改的認識,瑣法都只是懂一點皮毛,不僅如此,他也無法用同理心來思考約伯所經歷的,因此他也受到了約伯的反對。


約伯在接下來的12章中直言,瑣法所說的這些道理人人都懂,根本不是甚至高深的智慧。接著他指出了一個和瑣法所說完全相反的現象,就是雖然上帝眷顧悔改的人,但你們能否解釋一下,為什麼這個世界上仍有如此多的好人在受苦,又有如此多的惡人興旺發達。約伯邀請他的朋友們查看上帝的作為,要告訴他的朋友們,上帝所做的事不可以像這幾個朋友所說的那樣,用單純邏輯來說明。接著約伯進一步舉出了大自然和歷史中種種難明現象,來表明上帝的作為極其偉大奇妙,人無法測透。進入到第13章中,約伯請朋友們閉嘴不要在妄言,他對他們十分失望,不希望再被這些無知的言語所煩擾。他來到上帝的面前迫切想和上帝對話,這是他唯一的希望。在13章裡,他向上帝求兩件事,一是不要在繼續責打他,二是不要再驚嚇他。但是,在13章的結尾,上帝暫時還沒有回應約伯,最終這一章停在一個相對暗淡的地方。約伯的訴苦也尚未徹底結束。


瑣法對約伯的輔導,其焦點在於悔改。但到底人為什麼需要悔改?在悔改中,又應該如何期待上帝的回應呢?這些問題瑣法並不明白。這個現象如今在教會中並不罕見。有一段時間,我所委身的教會掀起了一股以基督為中心的聖經輔導的風潮,這股風潮演變到最後,隱約成了一個人們彼此之間互相挖罪的現場,這實在令人難過。約伯受苦了,這是一個需要輔導的時刻,但你會如何輔導一位在受苦中的人呢?有一些道理是非常切實的,就是當一個人沒有經歷過與另一個類似的苦難時,他不一定能夠切身體會對方的疼痛。雖然這並不意味著每個輔導者都需要去品嘗人生百味才有資格開始輔導別人,但這個道理在提醒我們,將心比心是輔導的第一步。受苦的人確實需要悔改,但事實是,人人都需要悔改,包括輔導者自己,不是嗎?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更進一步,我們不僅應該悔改,而且我們迫切需要悔改,但這同樣也包括了輔導者自己。當我們嘗試去輔導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很容易陷入約伯三個朋友的心態中,想去“拯救”我們在受苦中的弟兄姐妹。但問題是,我們根本無力拯救,因為罪人無法拯救罪人。所以,當我們帶著一個拯救者的心態去想要幫助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很大程度上已經比這個被輔導者更需要幫助了,因為我們正在犯下驕傲的罪,用自己取代上帝。


現在讓我們簡單做一個總結:所以在苦難中的人最需要的是什麼呢?不是聽見一遍又一遍的指責和批評,說,你需要悔改,你需要悔改,一顆軟弱快死的心需要聽見的是基督的福音。你無法成為另一個人的上帝,你要做的,只能是把上帝帶進對方的生命中,把上帝的救恩帶給他,把上帝的大能帶給他,然後把他交託給上帝。因此,你應該傳講福音,傳講因信稱義,而不是用行為的律法來繼續壓迫對方。那麼這是否意味著關於“悔改”的呼召和勸告應該退出一切輔導的對話呢?不!悔改是針對罪,但問題是,我們不應該用審視的眼光來挖罪,因為我們不是上帝;也不應該用“真誠”來作為自己的粗魯的藉口,因為那不是真正愛對方。保羅說得很妙,你們要在愛中說誠實話。我認為,這句話的評判標準在於,那位被輔導的人自己是否真正感受到被愛。例如,這裡的約伯自己感受到被愛了嗎?如果沒有,那麼他的三個朋友就不是在愛中說誠實話,充其量只算得上是心直口快罷了。

 

「反思與禱告」

  1. 在愛心中說誠實話,在這件事上,你是否有成功或失敗的經歷呢?分析一下其中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2. 什麼情況下,呼召悔改是第一要務?什麼情況下,安慰勉勵是第一要務?福音與這二者的關係是什麼?你如何發出一個以福音為中心的悔改呼召?又如何發出一個以福音為中心的安慰勉勵?


親愛的天父,感謝你一直以來用你的慈繩愛索牽引著我,用你恩典的雙手扶持著我,沒有用嚴厲的話語和嚴酷的刑罰使我跌倒。你既帶領我,使我認識到自己的罪;你也拯救我,使我在你的代贖中得蒙安慰。主啊,這就是你對待我的方式。求你幫助我,使我領受從你而來的智慧,能夠有智慧地去與那些在軟弱和苦難中的肢體交往,成為福音的使者,而不是審判的使者;使我學習將福音帶給人,而不是試圖成為別人的福音。如此禱告是奉我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40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