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2.04.19 士師記6-8章「基甸,大能的勇士」



「每日靈修」

忽然,殿裏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太27:51)

把又韌又厚的幔子裂為兩半實在是非同小可的神跡.但並為了彰顯神的能力有多大——其中給我們很多教訓。儀式的舊律法已經過去了,像一件破衣被撕碎之後擲在一旁。耶穌一死,一切祭物都終止了,因為都在他裏面成全了。當然那預表的東西被廢除,應當有一種清楚的記號。幔子的破裂也把舊製度時一切被隱藏的奧秘都顯露出來:神的榮光所遮掩的施恩座現在也可以被人看到了。因著主耶穌的死,神清楚地向我們啟示出來,因為神對我們並「不像摩西將帕子蒙在臉上」。生命和永生現在已經有了亮光,從創世以來所隱藏的奧秘都在他裏面彰顯出來了。每年一次灑血贖罪的禮也廢除了。本來贖罪的血是一年在幔子裏灑一次,現在卻由大祭司一勞永逸地獻上了,因此預表的禮就這樣被破除了,牛羊的血現在已經不需要了,因耶穌已經用自己的血進入幔內。現在我們可以坦然進到神的面前,這是每個信基督耶穌之人的特權。幔子並不是破了一點叫人可以窺視施恩座,乃是從上到下裂為兩半,我們可以坦然無懼地來到神的施恩寶座之前。若我們說主的呼喊開啟了至聖所,就是他藉著所受的苦為一切聖徒開了樂園之門的預表,我們豈是錯了嗎?流血的主有天門的鑰匙,他開了就沒有人能關;讓我們與他一同進入天堂,與他同坐等一切仇敵都作了得勝之王的腳凳。


——司步真《清晨甘露》

 

「每日讀經」士師記6-8章



「基甸,大能的勇士」

(文 | Boaz Yang)


《士師記》6-8章所記載的主要人物是基甸,從基甸如何蒙神選召,到他如何召集軍隊,攻打米甸人,作者都做了非常詳細的記敘。這三章經文將基甸征服米甸人的故事分為三個階段,其中每一個階段都有值得我們學習和默想的功課。

首先,《士師記》第6章記載了上帝揀選並呼召基甸的過程。整個故事的大背景是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於是上帝使米甸人壓制以色列人長達七年時間。米甸人使用駱駝對以色列人進行攻擊,本章是有關大規模使用這種動物進行軍事行動的首次文獻記錄。駱駝的特點是快速且長程。這對以色列人帶來了極大的苦難。米甸人一年一度帶著駱駝和帳篷來入侵,如同蝗蟲一樣。在這樣一個背景下,耶和華上帝臨到基甸向他說話。在這裡,耶和華的使者和耶和華交替使用,使我們可以知道造訪基甸的就是以上帝自己。上帝以人的形象顯現,這是基督道成肉身之前,上帝向人顯現的方式之一,在舊約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的記載。當上帝呼召基甸的時候,基甸的第一個反應是驚訝和退縮,這和巴拉,乃至摩西的反應十分相似。基甸的反應是常人的反應,我們並不需要過分苛責。當一個平凡普通的人突然被聖潔至高的上帝賦予重大任務時,常常都自覺不配。從另一個角度說,基甸的反應是符合福音的,當上帝要使用一個人的時候,常常不是要看這個人有哪些強項,反而是關注這個人有沒有哪些還不能對付的缺點。保羅在描述福音的時候就形容到:上帝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林前1:27)所以,在基甸的故事中,我們看見了福音的影子,就是讓一個人徹底承認自己的無能,軟弱和渺小時,那往往是上帝大能作為的起點,也是福音的起點。換句話說,一個人如果不能夠對自己失望,乃至絕望,他就無法將盼望放在基督的福音裡。


基甸接下來的一系列行為可能會令我們困惑,他一共向上帝求了三個印記。其中第一個印記是由上帝主導,第2-3個印記是基甸自己要求應驗的方式。這三個印記可能會帶來一種錯誤的應用,就是使我們誤以為聖經鼓勵人可以憑著自己的意思向上帝要求一些神跡性的印記,但事實並非如此。問題並不出在求印記這個動作,而出在求印記的動機和邏輯。很多時候,我們會一下子就被外在的神跡所吸引,心裡想著說,這樣的事要是也發生在我身上就好了,我一定能夠尋找到人生的方向,並且勇往直前。但事實卻常常並非如此簡單。因此讓我們一同默想基甸在這裡向上帝的禱告。首先,當基甸向上帝尋求印記的時候,乃是帶著非常謙卑的心,渴望清楚明白與自己說話的是萬軍之耶和華上帝。這與約翰一書所說的:試驗那靈是否出於上帝,是相似的邏輯。因此,基甸向上帝的第一個禱告,並不是要求一個外在神跡性的印記,而是求上帝打開他心裡的眼睛,使他能夠認識這位上帝,能夠清楚辨認出這是從上帝而來的異象與呼召。其次,在這個禱告得到印證之後,基甸做出了回應,他勇敢遵命砍下巴力祭壇上的木偶,並且拆毀祭壇。信心的禱告需要勇敢的回應,否則信心就稱不上信心。基甸對於上帝的禱告常伴隨著他勇敢的回應,第2和3次禱告也是如此。基甸是謹慎的,他深知責任重大,因此向上帝尋求明證。但如果一個人沒有信心會怎麼做呢?會不斷尋求印證,卻永遠踏不出充滿危險的爭戰之路。第三,基甸向上帝尋求印記,並不是為了自己的益處,也不是將其視為一筆交易。罪人其中一種回應呼召的方式是:上帝啊,求你先使我興旺,求你先使我平安,求你先使我強壯,我就來服侍你。這是將蒙召視為一筆交易,並且要求上帝先付出薪酬,來請你幫助。但基甸向上帝尋求印記的時候並非如此,他不是為了自己的益處而如此行。第四,基甸向上帝尋求印記,是單單為了追求做合乎上帝心意的事情,是為了上帝的榮耀。第6章結尾的最後兩個禱告,基甸想要確認上帝是否真的要藉他的手“拯救以色列人”。基甸始終明白,拯救以色列人是出於上帝的作為,而不是出於自己。他要求的也不是自己預備是否妥當,而是上帝的心意是否實現。最後,在聖經中還有許多神跡性的事件。我們的上帝是行神跡的上帝,但神跡乃是出於上帝的主權,而不是人主觀的命令或要求。我們沒有辦法用印記來換取信心,因為眼見的信心不是信心。基甸的故事在這裡要使我們學習的,並非如何通過神跡印證自己的呼召,而是如何帶著謙卑敬畏的心回應上帝的呼召。


在上帝兩次應允基甸之後,基甸踏出了征伐米甸人的第一步,他召集了一隻三萬兩千人的軍隊。為了清楚顯示接下來的這場勝利並不是依靠人多,而是依靠耶和華上帝的大能。上帝首先要求基甸將軍隊消減為一萬人。上帝命令基甸讓那些懼怕膽怯的人回家,一方面是為了保證軍隊的士氣,另一方面也是律法的規定。(申20:8)這之後,一萬人仍然太多, 於是上帝讓基甸在河邊通過喝水試驗士兵。在路上喝水有兩個方法:1. 將行李放下用口對水而喝;2. 為了趕路,並且為了防備搶劫,就不放下行李,而是用手捧水,然後舔水,這樣可以使自己總是处于迅速行動的狀態中。最後,只有三百人通過考驗,成為耶和華的精兵,預備爭戰。上帝把米甸人交在他們手中,他們大勝而歸。


基甸擊敗米甸人這一故事的後續是在第8章裡,以色列人將基甸視為英雄,領袖,甚至是與上帝同等的那一位。事實上,以色列人的罪性在這裡再一次清晰展現,他們既沒有悔改,也沒有將榮耀歸於上帝。他們的能力只夠他們看見眼前這個帶領他們得勝的元帥。他們並沒有悔改尋求耶和華的管理,而是尋求基甸的管理。基甸生平的最後一章並不光明,反而急轉直下。他向百姓索要金子,並且製造了一件以弗得,這為以色列人後續的跌倒埋下了隱患。不僅如此,他還娶了許多妻子,這表明他在婚姻上也不討神喜悅。基甸的拯救不能夠給以色列人帶來永遠的和平,他死後,以色列人又去敬拜偶像假神了。這就是《士師記》不斷循環上演的劇情。


 

「反思與禱告」


  1. 上帝對你生命的呼召是什麼?你如何得知?

  2. 外在的印記如何影響你的內心?他們對你來說有多重要?你是否在人生道路上做出過什麼關於信心的決定和回應呢?


親愛的天父,感謝你將我從世人中分別出來,使我這一生奔跑有定向,使我的人生充滿你的呼召和使命。主啊,願你的旨意成就在我身上,願我不要求我自己的旨意,而是要單單尋求你的旨意。求你加添我的信心,使我不要只關注自己的能力,而是能定睛於你的呼召和旨意,並且單單為榮耀你而活。主啊,求你的聖靈在我心中動工,打開我心裡的眼睛,使我眼睛明亮,可以分辨從你而來的呼召與使命。如此禱告是奉我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192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