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8月9日 約伯記3-5章 「人受苦是因為不義嗎?」



「每日靈修」

那城內又不用日月光照。(啟21:23)

在更美的境界,一切居民都不需人生的一切福樂。他們不需要衣裳,他們的白衣不會穿壞,也不會染汙。他們不需要藥來治療,因為「城內居民必不說:我病了」。他們不需要睡眠來恢復他們的體力——他們無分晝夜地、不停地在神的殿中贊美他。他們不需要友誼的安慰,他們從同伴所得到的喜樂並不算至大的福分,因為他們與神同在乃是他們至大的願望。他們在那裏並不需要教師,他們彼此談論神的作為,但是用不到彼此求教,因為神必教導他們。


我們在這裏是在君王的門前得他的周濟,但他們卻和他一同坐席;我們在這裏有時依靠朋友的膀臂,但他們在那裏卻投靠並單單投靠在他們良人的手裏;我們在這裏需要同伴的幫助,但他們在那裏卻在基督耶穌裏滿足了一切的需要;我們在這裏看到食物腐壞,衣服被蛀,但他們在那裏卻在神裏面得到一切;我們在這裏須用桶到井裏取水,但他們在那裏卻從源頭取飲,把他們的唇貼近生命水;我們在這裏須要天使把恩典帶來,但那時我們就不需要使者了;他們在那裏不需要加百列把愛從神那裏帶給他們,因為他們必與他面對面。當我們被高舉,並且在神的手中安息的時候是多麽有福呀!那時神,而非他所造的;主,而非他的工作,要成為我們的快樂。這是多麽榮耀呀!那時我們的靈魂就必得到完備的福分。那時我們永遠行走在神的光中。


--司布真【清晨甘露】

 

「每日讀經」約伯記3-5章



「人受苦是因為不義嗎?」

(文 | Boaz Yang)


在上帝允許撒旦兩次降禍於約伯,導致約伯失去了所有的財產,並且失去了健康之後,儘管在第1-2章中,約伯從未犯罪。然而,這種真實的逼迫卻在煎熬著他,使他痛苦萬分。約伯並不是上帝,約伯只是一個人。一方面,約伯的忍耐和對上帝的敬畏令我們敬佩,但另一方面,約伯無法做到像基督一樣,即使死也不犯罪。終於,他扛不住了,他雖然沒有直接埋怨上帝,但他開始咒詛起自己的生日來,而這實際上與埋怨上帝的本質相同。


當人在極端絕望中的時候,曾經所有的美好都會成為廢墟。約伯的經歷正是如此,他對自己的咒詛總結成一句話,就是:我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呢?我還不如死了算了。我為什麼要被生下來?我為什麼要經歷這個世界上這麼多的苦難,然後最終卻虛空的死去?我能不能現在就死去,反而受苦少一些?


說實話,約伯所發出的感歎,我們在今天這個時代也常常聽見。當肩上的重擔快要無法承受之時,那個重擔所帶來的壓迫會在我們的心中被無限放大,以至於完全蓋過了其他我們已經擁有的從上帝而領受的恩典,同時也完全蓋過了上帝。換句話說,在這樣的呼喊中,我們把上帝遺忘了。約伯把上帝一樣了。然而,弟兄姐妹,第三章的經文何等真實,因為這不正是每一個生在罪中,並被罪捆綁、轄製、並且奴役的人,心中最真實的吶喊嗎?罪給我們生命帶來什麼樣的絕望,《約伯記》第3章完全呈現了出來。

約伯把上帝遺忘了,也有可能他並沒有遺忘,但是他把上帝縮小了,因為所有的苦難正在放大他心中的怨毒和沮喪。約伯忘記了,其實正如他自己在第1章中所說的,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所以,他現在之所以沒有死亡,還能夠存活,這正是上帝主權護理的結果。約伯在第3章中的反應同時也帶給我們另外一個提醒,就是永遠不要太過驕傲,或是太過自信,以為自己的屬靈生命能夠扛得住大風大浪。一個人如果不仰望上帝,那麼即使原本堅強如約伯,最終也會在一切災禍面前跌倒。因此,我們應該為每一天的平安和順遂而感恩,因為這並不是理所當然的。


約伯的三位朋友找到了他,希望安慰他,接下來,《約伯記》的主要篇幅都圍繞在約伯和這三個朋友的對話當中。這些對話一共分為三個循環,從第4章一直持續到底25章。第4-5章主要是第一輪對話中以利法的發言。雖然以利法用比較溫和的語氣開始了這一輪對話,但是他對約伯的同行很快就消失了。在這兩章經文中,以利法的核心論點是:以約伯現在所遭遇的災禍來看,他在上帝面前不可能是義的,因為一個義人不可能遭遇這樣的災禍。以利法對自己的描述和推理都十分有自信。事實上,這也是整個古代東方社會對於福禍的簡單認知,這種認知也深深扎根在今天的東亞社會當中。


首先,4章2-4節,以利法首先簡短肯定了約伯的道德品行;然後,4章7節至5章16節,他聲稱自己認識上帝的作為。最後,5章17-27節中,以利法建議約伯帶著喜樂積極的心來接受上帝的責罰。他說:上帝所懲治的人是有福的,所以你不可輕看全能者的管教。


首先我們需要指出的是,幾乎在整捲《約伯記》中,約伯的三個朋友都只是在發表自己對於苦難的觀點和信念,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所說的都是對的。事實上,這三位朋友的大部分言論都是有失偏頗,甚至徹底錯誤的,儘管他們的動機都是想要關心約伯。所以,我們不能只是因為這三位朋友的話被記在聖經中,而片面的以為他們所說的話就是真理。所有這些對話都在為本書結尾,約伯和上帝之間的直接對話做鋪墊和預備。換句話說,所有這些朋友間的對話,都為了和本書結尾上帝的對話之間形成鮮明對比,表明人憑藉自己理性所進行的一切思考都是多麼無知和淺顯,上帝的心意人並不能完全測透。


現在讓我們簡單反思第一輪對話中以利法的發言。以利法是來安慰約伯的,但很顯然,這是以利法自以為是的安慰,這不僅不能安慰到約伯,反而會在後續中激起他的自義和自憐,以至於使他陷在更大的罪中。以利法完全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從迷信的角度出發,來向約伯“解釋”苦難的緣由,但這並不是約伯所需要的,他此刻需要的是有人和他站在一起,一起哀哭,一起受苦。這也是《約伯記》全書的精意:就是人往往會竭盡全力解釋苦難為何發生,但實際上人是在做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也就是說,即使因果律確實存在,那也是人無法測透的。


今天這樣“自以為是”的安慰也常常會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想要替上帝向人解釋所遇之事的原因,然而有時我們是對的,有時卻是錯的。我們彼此之間作為平等的人,所需要的是平等相待,而不是自以為高人一等。受苦之人所需要的最大安慰是什麼呢?除了仰望上帝,向他呼求,其實沒有任何事情可以成為人真正的安慰。即使到了本書結尾,上帝也沒有向約伯解釋他為何受苦,而只是向他彰顯了上帝創造的偉大;讓他在這種偉大和驚歎中得到安慰,放棄詢問“為什麼”,因為有時我們執著的要求上帝回答我們關於“為什麼”的問題,其實是一種挑戰,一種不服,而不順服的本質是罪,需要我們認罪悔改。在本書結尾,約伯最終順服了,不再問為什麼,而是相信上帝的美善、偉大和信實。如果上帝是如此偉大,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相信祂不能扭轉局面呢?所以如今的苦難,一定有上帝的美意,或許只是我們還不能知曉。


如果要問為什麽,那基督的受苦,才是我們這一生中最大的且最無法測透原因的苦難,但基督卻為我們擔當了。在今天讀經默想的結尾,盼望你可以開始學習去安慰那些在苦難中的肢體,他們需要的有時候並非一段清晰的說理,而是一個擁抱,一段陪伴,一個仰望上帝的指引,而這正是我們彼此立約委身於教會的職責之一。


 

「反思與禱告」


  1. 你是否曾經在經歷苦難時,聽見別人來給你“以利法式”的安慰?又或者是,你是否曾經帶給別人“以利法式”的安慰?

  2. 你覺得以利法的安慰中,那些話是有理的?那些話是錯誤的?那些話是合宜的?那些話是不合宜的?

  3. 你覺得今天的讀經對於教會這個共同體的建造有什麼幫助?


親愛的天父,求你使我在你大能的護理中不斷認識你,也認識這屬世的生命。求你賜給我聰明和智慧,賜給我一顆同理心,使我們可以真正懂得如何去安慰那些在憂傷困苦中的肢體,可以真正堅立他們的生命,而不是反過來,使他們加倍難過,甚至陷在更大的罪中。主啊,我要承認,我自己也是一個罪人,根本沒有能力真正給人帶去安慰,也沒有能力給自己帶來安慰。我一切所領受和經歷的平安都是我不配得的,這背後都是你大能的雙手在托住,感謝歸於你。如此禱告是奉我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57 次查看0 則留言

コメント


bottom of page